去中華電信,
見一年輕媽媽攜一幼子來繳費,
他們且將離開時,
媽媽走在前頭,幼子在後頭喊等等我~
此時那位腿上有著美麗刺青的媽媽溫柔的對幼子說:
「我永遠都會等你的,你別急,慢慢走~」
多麼美,多麼慈愛的一句話,在無意間聽見,
讓我感動好久~~~~
******
我們諸於孩子,不只是刻意的說愛或寵溺,
在孩子無時無刻的反芻中,
敦厚的言語對待,會讓他們更明白父母細微的給予。
去中華電信,
見一年輕媽媽攜一幼子來繳費,
他們且將離開時,
媽媽走在前頭,幼子在後頭喊等等我~
此時那位腿上有著美麗刺青的媽媽溫柔的對幼子說:
「我永遠都會等你的,你別急,慢慢走~」
多麼美,多麼慈愛的一句話,在無意間聽見,
讓我感動好久~~~~
******
我們諸於孩子,不只是刻意的說愛或寵溺,
在孩子無時無刻的反芻中,
敦厚的言語對待,會讓他們更明白父母細微的給予。
女兒就讀的小學,一入校門口即有成排木棉花。學校就在家的對面,很近。每天看著木棉簇簇開啟、掉落,才想起這些木棉少說也有30年,因為小學也是我的母校。奇妙的人生將我的生命延續至老木棉的花開季節。
從小學有木棉記憶是因那是當時的打掃公共區域,很開心木棉花灑滿地,可以讓貪玩的心有理由在教室外頭多待些時候。離開小學,再也沒有一個學校有如此成排的木棉可供回憶,直到開始寫部落格,竟在網路上遇見這道木棉,他的花開有了綠光。
記得第一回在木棉留言是在這篇《越過,就是春天了》,我說:
「嘩,該怎麼說呢?面對這樣的病痛。
今天中午我驅車帶女兒外出,開始下著雨,隔道上的成排木棉花開的錦蔟,忽地!掉了朵砸向我行駛中的擋風玻璃,巨大聲響,讓我和女兒都放聲大叫,停紅燈的當下,我瞧了瞧玻璃,沒事。瞬間加快的心,終能漸緩。生命中總有那麼讓人料想不到的事,是謂無常,是嗎?當面對無常的是自己時,又該如何安慰周遭親友的心?親愛的常實師,樂得師,加油!加油!」
樂得師父回應:
「謝謝梧桐分享這段珍貴的經驗。就是這樣。恐懼,來自於對當下內外情境的不明白、模糊、不解。
恐懼,來自於心中預設的景況讓自己錯失真實。生,是怎麼一回事;死,又是怎麼一回事?
生,是這麼;死,又真是這麼?清楚、明白地看著。
看著,這身心經歷樂,也經歷了苦。
不就是這麼著?於是,「我瞧了瞧玻璃,沒事。瞬間加快的心,終能漸緩。」一齊加油。
^______^」
樂得師父的文采與溫暖,常常用文字咧著大嘴而笑,值此木棉花開,我在成排的木棉道裡,似乎也看到了^______^。
生命晃動,即將邁入不惑的光景,看見愈來愈多愈多的離別,算是正常?
但是生命因為情感疏離而忽略彼此健康造成的死別,卻是如何的椎心亦換不回遺憾一生的悔恨。朋友michi就是這樣。
沒有工作的丈夫已經自己瞧不起自己,更惶論他人眼光。想要離婚的念頭在michi心中揮之不去,總是想著等孩子大些再處理她與丈夫的關係。夫妻總是心形相悖離,雖生活一起,卻像是住在一起的陌生人。
丈夫告知肚子痛時,家人不以為意,叫他吃吃五塔散或胃散,應該一下子就會改善肚子痛的症狀,殊不知死神已悄悄來到身邊,送醫6小時後時已回天乏術。
不到一天光景,便已天人永隔。雖平時情感疏離,一旦遇上這樣的事,仍是難以接受的痛。
許多事總是遇上了才懊悔當初不該如此,michi直說她怎不多關心丈夫一些就不會這樣。或許是吧….稍微關心一點點難關或許不會那麼早到來,但是誰知道呢?誰會料到無常來的這麼快,讓人措手不及。
今年給親朋的新春簡訊:
新年恭喜虎(福)來到
虎虎生風能量罩
如虎添"億"旺荷包
梧桐祝您虎(福)氣好
2010年元月讀書會123自由日,這天,我們先離開文字,走進廚房,主廚是最可愛、溫暖的小麗姐姐。
肚子很飽,心很溫暖,下一次,再進入文字堆中分享彼此的體會。
車在街口,向右,是我的辦公室座落地點;向左,有個台中老市場,那兒,有許多老台中人的眷戀與每天早起的去向。媽媽們需要在市場裡張羅一家大小的五臟廟。
忘了當天向右或者向左,如果可以向上,車是無法到達想像的所在,那心呢?心是否能如車實向上?
力量,心能給予,自己為自己塑造目前的氛圍,原地打轉或者停留,但看不再向前的阻礙,如果能夠給予,每一份微淺的笑都是必需。然,當自己忘了給出自己微笑時,力量到那兒去了?它頑皮的外出遛答。
msn中,問候Iko,文字語言裡,她嗅出我的現況恬靜,我笑說,這是目前我所需要的。是我掩飾的好,或大體上我是Iko認識的模樣與人互相。我回想到,過於感性的性格,是特色;就工作而言,得再下修一些感性成份。好兩難,如何衡量理性與感性的成份,我不想要分配,這過於矯情。
要去探視朋友蓉時,先去有機蔬果店買了這盒好看又好吃的甜柿,到了病房才發現蓉因乳癌開刀應該不能吃甜柿,才驚覺自己怎如此粗心,應該帶蘋果來的。幸好,蓉說她的主治醫師吩咐水果都可以吃,並沒有太大禁忌,果若換成中醫師,便會有不同的說詞。
中醫講究的是食物與療法並濟,任何病症會針對病況與食物的屬性做些相對的區格。
看到蓉堅強的臉龐還有清爽的氣色,表示一切都安住於心,只在談到開刀前夕她交代媽媽有關她的保險狀況及可以留給女兒的生活費,容稍稍紅了眼框,她且交待媽媽,若這一切還不太清楚時,可以撥電話問我。這一刻,欣慰自己被信任的感動。
感謝菩薩在如此重要的關頭,讓蓉的身體沒有太大痛楚。當晚間七點多,我接到蓉傳來的簡訊,其癌細胞並未擴及淋巴,只充斥在其切除的部位,她感謝感恩,並會持續加油,尚有六次化療要努力。
要離開醫院,走到大廳時,乍見「自動販書機」,我以為撞見了新穎的新玩意兒,結果並不是,原是國立台中圖書館的微型自助圖書館,好是興奮。瞧見了嗎?裡頭有最近想讀的『晚安美人』,拿起文化局借書証,想試試這新奇的微型圖書館,但是,真歹勢,目前仍在測試中,月中才開始對外借閱。
在臉書中看見海豚飛之2010光陰地圖,有趣豐富的每日一拍,po上部將格,於2010年終回顧時,便有365篇美麗的回憶與美好。瞧見這個活動,甚覺意義。不過對於不太積極且不會天天帶相機出門的我,若要天天記錄,恐有困難,但這卻也不失是一個鞭策,讓快要冬眠的梧桐,緩緩感受即將春天的訊息。
人家海豚飛的活動可在2009年底即開始接受報名,不過,沒關係,雖然梧桐已慢了半拍,但這個山寨版光陰地圖就照著自己的心意慢慢呈現,別再讓【怡然青春】爬滿蜘蛛網就很阿彌陀佛了。
++
時間走到假期最後一天傍晚,她們說要做餅乾吃,碰上我要準備晚餐,便給了材料重量食譜放手讓她們和和看。
為了誰要使用電動攪拌器,她們起了爭執,最後相言輪流,如同上網玩遊戲同樣規則,每人固定時間。不論工作或遊戲都要遵守既訂規範,才不致又有不開心產生。
她們享受著奶油與麵糰的樂趣,餅乾在烘烤時,溢出的香味,直至深夜。
時光
總會走到
任何我們即將到達的當下
從凡間醒來
如何啟動書寫的動機
今年
要將書寫繼續
記錄生活
留待他日反芻走過的痕跡
那天,陽光十分耀眼,只想喝杯能再溫暖一些的咖啡,走路到文化局的圖書館,那兒,經常有回頭書拍賣。看了看,格林圖書5本以上只要42折,很是經濟,便又挑了幾本替『涵蘊雅集』書坊充場面。
有時,和女兒同學的媽媽們聊天,她們說,要增進孩子的作文能力,現在不要再給他們看有圖畫的書了,要讀文字多一點的故事書。她說的真是有道理,可是孩子還是視覺系(連我都是呢!),要慢慢地….比如說,現在的繪本可以挑以敘述故事為主,而繪畫為輔的,孩子才不會一下子排斥。我緩緩的捍衛著我愛的繪本。或者,她們無法理解我心裡真正的想法。
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是發現之旅,閱讀繪本,讓我與孩子一起分享共讀的驚喜。橫梗在大人和繪本中間的,除了大人過於豐富的人生經驗,也包括太多的面子問題。
在陪伴孩子共讀繪本時,我也試著找回童年的況味,每每都有豐富的喜悅,所以,繪本,不知是我太愛而帶給孩子,還是透過孩子讓我更加喜愛,什麼原因都不管,反正,就是愛繪本。
Lu發了一個噗,說:「乖孩子長大以後比較沒有自信。」我也奇怪為何乖孩子長大會沒有自信,想想梧桐小時候也是一個乖孩子,現在雖不是凡事自信滿滿,但也不是沒有自信。於是我又回應了lu說: 「昨天看了這一期的親子天下,也有一篇"教出女孩的自信"我讀了好久,看得好仔細。 」lu又回說:「心得。」哇!這年頭回噗給格友還得寫心得呢!不過這心得是我自個兒應允的,怎能說三道四呢!
◎讓她知道你的愛和驕傲
根據《親子天下》的調查,國小女生都還有很好的自我感覺,但國中女生卻普遍對自己的外表、學業表現不滿意。比起男生的大剌剌、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女生比較完美主義。她們不敢、不願意犯錯,一點點成績上的滑落,小小的挫敗就讓女孩相信自己註定要失敗變得不敢冒險嘗試。
◎傾聽,陪伴
比較年幼的孩子可能會需要父母的保護和介入,但青少女通常只需要傾聽與了解她們的感受。聽女兒把故事講完,聽她們怎麼看一件事,讓她發洩情緒。女孩特別在意人際關係。且女生喜歡講,但因摩擦和距離很近,常有的人際癥結就是忌妒、背叛、小團體。(國小時,梧桐曾因選舉模範生,被同學排擠過,且對象不只是女生,男生耍起小心眼也是很可怕滴)
父母要給女兒空間和時間去和朋友互動,學習認識另一個跟她不同的人,也接觸異性,看到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信任是父母送給青春期女兒最好的禮物。父母真正的影響力不是來自控制,而是和女兒發展一種信任的關係。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你需要贏得女兒的信任,她需要感覺到你把將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一些值得重視的想法和觀念。授權給女兒,讓她了解最終她要為自己負責,而父母相信她的判斷。
文章的結尾有個小整理,標題是『女兒的自信,關鍵在父親』女兒怎麼看待自己,與爸爸的正向鼓勵緊密相關。如果爸爸在生活上會幫媽媽的忙,其實就是在向女兒示範兩性的平等。
記得翊涵在前不久的日記裡寫道,我們家平常由媽媽煮飯,假日爸爸會煮我們愛吃的義大利麵,我和妹妹也會幫爸爸媽媽的忙,且小姐妹認為她們已經長大,也有興趣學習廚房的種種。因為爸爸也參與其中。
我的媽媽總是給我們姐妹滿滿的愛,以前總覺好像有什麼不太自在,因為母親總是把我們當孩子,至今仍是,愛的太滿,已經溢到有些難以平衡。直至自己漸漸成熟明白那是母親過於呵護的關懷,反倒現在會與母親溝通,告訴媽媽一些祝福勝於耽憂的觀念。媽媽也能接受,也在慢慢的成長中。慶幸媽媽與我都慢慢懂得這些正向的道理,在母女關係裡,我們是倒吃乾蔗。
女兒漸長,自我意識愈益開拓,記得上個月我們的關係也因女兒的家庭作業而產生緊張情緒。所幸,我們能敞開心底,用正向能量引導女兒將負面情緒說出,讓女兒的自信不致落單。女兒成長的路仍遙遙,還是期盼自己能將「靜心」完整呈現,我們的情緒 OK,相信不只帶給自己美好,家庭所有成員將會是靜心最大的受惠者。